特斯聯、群核科技等AI公司IPO提速:誰將成今年港股最大標的

2025-06-28 12:47:28 來源: 國際金融報

  今年以來,港股市場正迎來空前熱度,記者注意到AI公司正掀起港股上市潮。

  4月30日,特斯聯更新招股書沖擊港股IPO,并且公司升級“空間智能”戰(zhàn)略,明確AIoT領域大模型、基礎設施及智能體三大業(yè)務線;6月12日,AI解決方案提供商云知聲通過港股IPO聆訊;此前,還有群核科技2月14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,這家以AI和GPU技術驅動的空間智能企業(yè),也是“杭州六小龍”中的首個擬IPO企業(yè)。

  同時,在自動駕駛細分賽道,有希迪智駕、馭勢科技計劃赴港上市;在AI機器人細分賽道,競爭顯得更加激烈,已經有酒店機器人頭部公司云跡科技、視覺感知機器人公司樂動機器人、掃地機器人公司石頭科技、AI具身機器人獨角獸臥安機器人等,密集遞表港交所。

 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

  “今年以來,DeepSeek的標志性崛起,帶動了資本對于中國科技公司的價值重估,也為港股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窗口期。同時,疊加18C等港股政策紅利,讓AI公司等大量科技公司紛紛選擇赴港IPO!币晃婚L期關注港股市場的創(chuàng)投機構合伙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。

  今年春節(jié)以來,港股的流動性大幅得到改善,市場迎來更多的信心。許多創(chuàng)業(yè)企業(yè)把握窗口期,選擇赴港上市。

  記者注意到,其實從2024年下半年以來,港股市場就表現出回暖跡象,表現最為突出的當數消費股,泡泡瑪特、蜜雪冰城、老鋪黃金被并稱為“新消費三姐妹”。

  同時,受益于DeepSeek的異軍突起,中國的科技公司尤其是AI公司正在港股市場受到諸多青睞。去年10月上市的智駕科技企業(yè)地平線,今年市值一度飆升突破千億港元。AI賦能協作機器人商業(yè)化的越疆機器人,去年底港股上市以來,股價從發(fā)行價18.8港元漲至如今的60港元左右。

 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,從招股書來看,一些AI公司在募資用途中,明確提到國際化業(yè)務拓展。比如,群核科技擁有主要針對中國市場的空間設計軟件“酷家樂”,目標市場在美國、韓國、日本及東南亞的海外版產品“Coohom”,以及“群核空間智能平臺”。就本次上市募資用途,群核科技表示,將用于實施國際擴張策略等用途,重點是美國、韓國、日本及東南亞等地。

  特斯聯的國際化業(yè)務同樣亮眼,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12月31日,公司產品已被來自全球160個城市的800多個客戶部署,包括中國、阿聯酋、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。關于上市募資用途,特斯聯表示,募資金額擬用于增強公司的研發(fā)能力,尤其是投資于TacOS、綠色智算體以及領域大模型的研發(fā)。同時,特斯聯也提到募資金額將用于商業(yè)化及市場擴展,擴大公司的國內銷售隊伍及提高市場滲透率,擴大海外布局等用途。

  眾所周知,與A股市場不同,港股市場以機構資金為主,投資者普遍較為理性。由此,雖然目前消費、科技賽道在港股市場都呈現熱潮,但能夠得到機構追逐的只有少數行業(yè)頭部、體量足夠大的企業(yè)。大量中小型企業(yè)上市后,可能面臨的也將是無人問津的狀態(tài)。

  “對AI公司來說,營收形成一定規(guī)模、市占率靠前、技術實力突出的AI公司,更容易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,上市后可能也會有更佳的表現!币晃婚L期關注港股市場的投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。

 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,就近半年以來遞表港交所的眾多AI公司來看,大量AI公司營收體量相對較小,估值在幾十億元的規(guī)模。比如云跡科技2022年、2023年、2024年營收分別為1.61億元、1.45億元、2.45億元。最近一輪融資是2021年12月完成5.8億元D輪融資,投后估值為40.8億元。

  滴普科技專注于為企業(yè)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,據招股書,2022年-2024年,滴普科技實現營收分別為1億元、1.29億元、2.43億元。在2022年8月完成IPO前最后一輪融資后,滴普科技的估值為9.35億美元(約合人民幣68.5億元)。

  云知聲在2023年完成上市前的最后融資,估值接近90億元人民幣;馭勢科技在2023年完成IPO前最后一輪融資后,估值為73億元人民幣;仙工智能在今年4月完成IPO前最后一輪融資后,估值為32.7億元人民幣。

  估值達到百億元以上級別的,僅有特斯聯、群核科技、極智嘉等少數幾家。特斯聯以超過200億元的估值,或將成為今年港股市場最大的AI公司IPO。

  據了解,特斯聯是中國AIoT行業(yè)的參與者,致力于以科技推動產業(yè)升級及空間智能化以實現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自成立以來已歷經9輪融資,總募資額約53億元人民幣,D++輪投后估值約216.2億元。招股書顯示,2022年、2023年、2024年,特斯聯收入分別為7.38億、10.06億、18.43億。由此測算,2022-2024年特斯聯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58.0%,領跑于AIoT行業(yè)。

  并且,對比其他營收在10億元以上的已上市AI公司,特斯聯也體現出領先優(yōu)勢。2024年,商湯科技、地平線、優(yōu)必選、第四范式營收分別為37.7億元、23.84億元、13.05億元、52.61億元,相較2023年同比增速分別為10.8%、53.6% 、23.6%、25.1% 。對比來看,特斯聯已然成為AI行業(yè)營收增長最快的企業(yè)之一。

  在估值不斷提升、營收高速增長背后,是特斯聯對技術研發(fā)的長期投入。據了解,特斯聯的研發(fā)團隊由三位IEEE Fellow領導,分別是首席技術官華先勝博士、首席科學家邵嶺博士和首席科學家楊旸博士。這三位專家均入選斯坦福大學發(fā)布的全球前2%頂尖科學家榜單的終身影響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雙榜。

  同時,招股書顯示,特斯聯共有363名研發(fā)人員,占員工總數的比例達到52.2%。同時近年來研發(fā)投入比重也較大,報告期內研發(fā)開支分別達到2.87億元、3.29億元、3.22億元和1.45億元,占各期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23.8%、44.6%、32.0%和40.7%。

  可以看出,AI公司跟傳統(tǒng)公司存在較大差異,它先期的研發(fā)投入、人員投入整體會比較大。但是,當AI產品技術成熟,能夠在一定的場景規(guī)模化使用之后,它的邊際成本其實并不高。所以,AI公司在后期的盈利表現或將會非常突出。

關注同花順財經(ths518),獲取更多機會

0

+1
  • 三德科技
  • 沃爾核材
  • 電光科技
  • 鈞崴電子
  • 金安國紀
  • 長盛軸承
  • 廣和通
  • 科泰電源
  • 代碼|股票名稱 最新 漲跌幅